阅读数:2025年07月05日
在黄骅港最新改造的散货码头,一组橘红色的智能装卸机器人正以精准流畅的动作完成煤炭装卸作业。这些配备3D视觉识别系统的机械臂,单次抓取误差不超过2厘米,较传统人工操作效率提升300%。
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效能跃升
项目团队首创"双车联动定位算法",使翻车机与皮带输送系统形成动态协同。当列车以0.8米/秒的速度通过翻车工位时,智能系统可实时调整翻转角度,将单节车皮卸料时间压缩至90秒。黄骅港生产部负责人表示:"这套系统让我们的日均处理量从3.2万吨提升到6.8万吨。"
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智能中枢
控制中心的巨型屏幕上,数字孪生模型正同步映射现场作业实况。通过部署267个物联网传感器,系统能预判设备损耗情况。技术总监王工介绍:"智能润滑系统会根据轴承温度自动调节注油量,使关键部件寿命延长40%。"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改造后的人力成本降低62%,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更值得注意的是,粉尘浓度监测数据显示作业区PM2.5值下降至8μg/m³,远超国家环保标准。目前该模式已作为"智慧港口建设规范"样板向全国推广。
运维团队正在对第4代智能识别系统进行最后调试。据悉,新系统将引入AI杂质分拣功能,可自动识别并分离煤炭中的矸石,预计年底投用后将再提升15%的货品纯净度。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