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04月15日
凌晨三点的冷库月台上,52岁的货车司机老李攥着酸痛的腰,独自搬运着第30箱冻品。货主以“行业惯例”为由拒绝提供装卸工,而合同里那句“配合货物交接”成了无限延伸的义务条款。这不是孤例,在中国3000万货运司机中,近7成的人经历过被迫无偿卸货,这种根植于行业潜规则的不公,正将公路上的自由骑士推向身心透支的悬崖。
一、无独有偶:方向盘背后的隐形枷锁
货车司机从安徽阜阳运往长沙红星市场一车西瓜,货主要求11点送达目的地。司机在服务区休息时,货主打来电话,语气霸道,态度恶劣,司机要求货主换车转运,货主一听当场服软,表示司机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跑,别耽误就行。原本以为这场闹剧到这里就结束了,却没想到这只是货主的缓兵之计——先稳住司机,等把货拉到了再说,届时卡着运费就能拿捏司机了。等司机把车开至市场,货主就强制要求司机卸货,司机要求必须先支付运费,于是双方爆发了一场争执。该事件案例中的货主,不仅故意通过扣押运费刁难司机,还强行逼迫司机卸货,让人不禁感慨卡友的生存环境之艰难。
货车司机送西瓜与货主起纠纷
作为一名货车司机,拉货前要低眉顺眼地要货,拉货完要千方百计地要运费,挣得都不是体面钱。本来拉货一路长途奔波、时刻注意路况、掐着送货时间就已经够疲惫了,送到了货主理所当然地金口一开,到头来卸货也成了司机的“分内之事”,就算不出力也有可能要给装卸工水费或者烟费,司机无奈表示实在是“无福消受”。
当货主享受着“包卸货”带来的成本优势时,司机群体正承受着双重剥削:一方面要承担超时等待的时间成本(平均每单损失2.3小时接单时间),另一方面要支付搬运导致的健康损耗(货车司机腰椎疾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更残酷的是,部分货主将“是否配合卸货”作为订单分配筹码,迫使司机在安全底线与生存压力间做生死抉择。这种不公本质上是物流产业链的成本转嫁游戏——货主企业压缩仓储预算,物流公司为获订单默认潜规则,最终所有风险沿着合同链坠落在最末端的司机身上。
二、不帮是本分:拒绝也是情有可原
2021年1月正式实施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托运人或者收货人不支付运费、保管费或者其他费用的,承运人对相应的运输货物享有留置权,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发货方或者收货方不给支付费用,卡车司机有权利暂时留置货物。另外,还重点提到了其他费用,也就是说需要司机帮忙搬运的话,司机是有权索要装卸费的。如果对方既不愿意支付运费还要求搬运,那就可以直接拒绝并报警,将货物拉到派出所暂留,等待民警的调解。另外,也要提醒一下卡友们,留置的货物需要妥善保管,切忌私自处理或者损坏,则可能因保管不当承担法律责任及赔偿风险。
下次卡友们拉运前,建议与货主沟通清楚,是否需要帮忙装卸?能给的装卸费用是多少?把该协商的都提前协商好,这样送到货就不容易扯皮,耽误接单时间。
货主强制要求司机卸货
三、义务装卸货:出了事谁担责
由于装卸货这项事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司机不是专业的装卸工,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一旦造成损失,后果由谁来承担?
举一个真实案例,林强(化名)系货车司机,事发当天,按照客户曼尔公司(化名)的指示,将其货物运到曼尔公司的厂区。林强到达目的地后,在帮忙拉拽箱子过程中,因空箱破裂,导致林强从车上摔下来骨折。事后,林强住院治疗且还需进行二次手术,林强曾多次要求曼尔公司赔偿,但曼尔公司坚持道:“我们公司有叉车可以正常进入厢体内部作业,并未要求林强帮忙卸货。且不存在过错,应由林强自己承担损失。于是林强将曼尔公司起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判决结果
……现一方面未有证据表明,林强的行为系应曼尔公司工作人员的要求,另一方面林强作为运输货物人员,整理货物并为卸货提供一定的便利系其履行运输义务的必要组成部分,且与运输方的利益有关联,故对于林强主张存在无偿帮工行为的表述,一审法院不予采信。对于林强要求曼尔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不予支持。
二审上海第二中院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根据帮工人和被帮工人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被帮工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双方当事人均确认曼尔公司负担涉案货物的卸货义务,林强作为货车司机,在其不承担卸货义务的前提下,进入车厢内帮忙卸货,现无证据证明曼尔公司有明确拒绝该帮工行为,且就林强摔倒后有另一人进入车厢帮忙卸货的事实,可证明曼尔公司系林强帮工行为的受益者。
故就林强在无偿帮工过程中遭受的人身损害,曼尔公司与林强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责任。曼尔公司在林强帮忙卸货的过程中未对其进行指引,在林强摔倒后未及时进行救治,对林强的受伤存在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林强在拉拽货物时中未尽合理注意义务,亦存在过错,应自负次要责任。根据本案实际情况,本院酌定由曼尔公司对林强的损失承担70%赔偿责任。
由此可见,如果司机在搬运过程中受伤,不仅难以直接得到合理赔偿,往往还需要走法律途径进行维权,而即使走了法律途径,维权之路也并不能一次到位,判到最后自己也要承担部分责任,而且赔款周期还有可能拉得很长,属于是吃力不讨好。
爱企查案件记录(图源:爱企查)
当货主们计算着装卸成本时,不该忘记那些在寒冬酷暑中扛起中国物流脊梁的身影。解开卸货纠纷的死结,需要的不只是合同条款的细化,更是对劳动者尊严的敬畏。其实大部分卡友都是比较热心的,一般货主好好商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会同意搭把手,但是有些货主态度恶劣,颐指气使,甚至做出一些过分行为,这种时候希望卡友们勇于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不合理要求大声说不,保护好自己!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