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集运
2025年大宗商品供应链碳足迹追踪系统实施规范

阅读数:2025年04月21日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大宗商品供应链的碳排放管理已成为行业焦点。2025年即将实施的碳足迹追踪系统规范,标志着供应链绿色化进入标准化阶段。

一、规范制定的背景与意义

国际气候协议和各国碳减排政策倒逼供应链改革。传统大宗商品贸易中,矿石、农产品、能源等产品的碳足迹难以量化,导致减排责任划分模糊。新规范通过统一数据采集标准、核算方法和追溯机制,首次实现全链条碳排放可视化。

二、核心技术要求



1. 数据采集层

要求覆盖开采、加工、运输、仓储四大环节,采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能耗数据。例如铁矿石运输需记录船舶燃油类型、载重吨位及航程距离,误差率控制在±2%以内。

2. 核算模型

引入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区分直接排放(Scope1)和间接排放(Scope2/3)。特别规定农产品需计算化肥使用产生的N2O排放系数,金属制品需包含电解工艺的PFCs排放。

3. 区块链存证

所有数据上链存证,支持欧盟CBAM等跨境碳关税机制核查。系统要求最小追溯单元达到单批次级别,煤炭、大豆等商品需关联原产地证明。

三、企业实施路径

• 第一阶段(2024Q3前):完成ERP系统改造,对接国家碳足迹数据库

• 第二阶段(2025Q1前):通过第三方机构数据审计认证

• 第三阶段(2025Q4前):实现供应链上下游数据互通

四、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数据孤岛、中小企业成本承压等问题。建议分行业试点:能源类企业可优先部署边缘计算设备,农产品供应链可借助卫星遥感降低监测成本。



该规范的实施将重构大宗商品贸易格局。企业需把握12个月窗口期,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碳管理转化为竞争优势。未来碳足迹数据或将成为比价格更重要的交易指标。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基于卫星遥感的大宗农产品产量预测与供应链调配

下一篇:金属矿产供应链中的质量检验数据链可信存证方案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