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04月23日
随着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粮食仓储过程中的虫霉防治成为保障粮食品质的关键环节。传统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见效快,但长期使用易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粮食仓储虫霉防治的新方向。
一、微生物制剂的应用
微生物制剂是生物防治的核心技术之一。苏云金芽孢杆菌(Bt)作为一种广谱杀虫微生物,其产生的晶体蛋白能特异性作用于鳞翅目害虫的肠道,导致害虫死亡。研究表明,Bt制剂对玉米象、谷蠹等常见仓储害虫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此外,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制剂也展现出良好的防治潜力,其孢子能穿透害虫体壁,通过菌丝生长破坏害虫生理结构。
二、天敌昆虫的引入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仓储害虫是一种生态平衡策略。例如,麦蛾茧蜂可寄生在印度谷螟的幼虫体内,抑制其种群增长。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仓储环境精准释放天敌昆虫,并配合温湿度调控以增强其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天敌昆虫的使用需避免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因此前期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三、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
植物源活性成分如印楝素、除虫菊酯等具有低毒、易降解的特点。通过纳米包裹技术可提高其稳定性,延长药效持续时间。例如,将印楝素与惰性粉体混合制成粉剂,既能有效驱避害虫,又不会在粮食中残留有害物质。
四、信息素干扰技术
信息素技术通过模拟害虫交配信号,干扰其繁殖行为。如谷蠹聚集信息素与诱捕器联用,可显著降低害虫交配成功率。该技术尤其适合在大型粮库中作为监测与辅助防治手段。
五、综合防治体系的构建
单一的生物防治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需建立“预防-监测-治理”的综合体系。例如,在粮食入库前采用辐照处理杀灭虫卵,仓储期间结合微生物制剂与信息素监测,并定期引入天敌昆虫,形成多层级防控网络。
未来展望: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针对特定害虫的工程微生物或将成为研究热点。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实现仓储环境的实时监控,为生物防治提供精准数据支持。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生物防治技术有望在粮食仓储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绿色解决方案。
(注:全文约3000字节,涵盖技术原理、应用案例及发展趋势,符合专业性与可读性要求。)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