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地方政策支持加码,新能源重卡区域示范效应扩大

阅读数:2025年10月17日

近期,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多地相继出台重磅政策,通过购车补贴、路权优先、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等一揽子措施,大力推动新能源重卡在短倒运输、港口物流、矿区作业等特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这一轮地方政策的集中加码,正促使新能源重卡的区域示范效应持续扩大,为商用车行业的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在唐山港,数十辆电动重卡正井然有序地进行集装箱转运作业。它们替代了传统柴油车辆,实现了运营过程的“零排放”。司机王师傅表示,车辆由港口统一充电,运营成本显著低于燃油车,且噪音小、提速快,驾驶体验更舒适。这仅是当前新能源重卡示范应用的一个缩影。在钢铁企业聚集区、大型物流园区等固定线路场景,因其行驶路线相对固定,便于配套充换电设施,新能源重卡的经济性和环保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成为落地推广的“先锋区域”。

政策支持是当前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例如,某市对购买新能源重卡的用户给予高额购置补贴,并开放核心城区的通行路权,有效降低了用户的初始投入成本和运营限制。此外,多地明确规划建设专用充电站和氢燃料加注站,着力破解基础设施不足的瓶颈。这些务实举措直接刺激了终端市场需求,吸引了主流重卡制造商加快相关产品布局。

从技术路线看,纯电动重卡凭借技术相对成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优势,在当前示范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适合日行驶里程不超过200公里的短途高频场景。而氢燃料电池重卡则因其续驶里程长、加氢速度快等特点,被寄予厚望用于更长距离的干线物流运输,虽目前成本较高,但也被部分区域纳入示范项目进行探索。



业内专家指出,区域性示范项目的成功,不仅验证了新能源重卡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模型,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经验。这种“以点带面”的模式,正有效提振整个产业链的信心。随着电池技术持续进步、成本进一步下降以及充换电网络日益密集,新能源重卡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初始购车成本高、二手电池回收估值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充电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仍是制约其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因素。未来,除了持续的政策引导,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探索更灵活的金融方案和商业模式,共同推动新能源重卡从示范运营走向全面市场化应用,助力交通运输领域实现“双碳”目标。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新能源重卡服务网络完善

下一篇:V2G技术应用探索,新能源重卡能源价值凸显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