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智能传感器在粮食仓储监测中的核心作用

阅读数:2025年04月23日

在粮食安全领域,仓储环节的精准监测直接关系到粮食品质与经济效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正逐步取代传统人工检测方式,成为粮食仓储监测的核心工具。

一、实时环境监测保障粮食品质

温湿度是影响粮食存储的关键因素。传统人工检测存在数据滞后、盲区多等问题,而部署在粮堆各层的温湿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数据,精度达±0.5℃。当数据超出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通风设备,将粮堆湿度稳定在12%-14%的安全区间。某省级粮库应用后,霉变率下降76%。

二、多维度风险预警系统

1. 虫害监测:声学传感器通过识别害虫啃食声波,定位虫害聚集区域

2. 气体分析:CO₂传感器监测粮食呼吸强度,预判发芽风险

3. 结构安全:压力传感器检测仓体形变,防范坍塌事故

三、物联网构建智慧粮库



通过LoRa无线组网技术,单个粮仓可部署200+传感器节点,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APP查看三维粮情图谱,系统还能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15天的粮情变化趋势。

当前,我国已有30%中央储备粮库完成智能化改造。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传感器将实现更密集的布点与更快的响应速度,为"藏粮于技"战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未来,结合AI算法的自学习型传感器系统,有望将粮食损耗率控制在0.3%以下。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2025年粮食仓储安全管理的十大新趋势

下一篇:粮食仓储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